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正文
新闻正文

2012慈溪市政府工作报告

2013-01-25

2012年政府工作主要成绩

  施惠芳在报告中指出,据预计,2012年我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40亿元,增长9%;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.03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.38亿元,分别增长12.9%和13.8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11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383元,分别增长10.5%和11.6%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%;城镇登记失业率、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.37%和2.26%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.06‰;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.0%以上;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.5%,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目标任务。与此同时,市政府在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10大类31项惠民项目全面完成,达到了好事办实、实事办好的预期目标。

2012年政府主抓的五方面工作

  施惠芳在报告中说:回顾2012年,突出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。
  一是全力以赴强帮扶稳增长。针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,引导和促进企业坚守主业、主攻实业,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43.6亿元、增长4.2%。着力缓解企业“融资难”,建立运作中小企业资金统贷和应急专项资金转贷平台,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4.29亿元。全力保障土地要素供应,全年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4251亩,专项清理批而未供土地10379亩、消化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0395亩。有效实施“投资提升年”活动,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.28亿元、增长49.5%,投资总量和增速跃居宁波第一。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,市本级实际利用外资1.72亿美元、增长5.3%,到位内资33.6亿元、增长10%,“慈商回归”资金20.9亿元。内外并重帮助企业稳出口、拓市场,自营出口达到84.2亿美元、增长1%,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内销额1040亿元、增长1.3%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1.98亿元、增长14.6%。
  二是千方百计调结构强实体。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,全面推进52个重点技改项目和家电行业装备自动化改造,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42亿元、新兴产业投资48亿元。把企业上市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,新增上市企业1家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,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263.61亿元,实现旅游总收入52.55亿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提高到36%。扶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,新建各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、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5000亩,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.85万亩,我市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市。围绕海洋经济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未来竞争优势,全力以赴推进重要战略平台开发建设。切实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、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3家,新立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6个,新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2名,1人入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,年度授权专利总量达到12407件。
  三是坚持不懈重统筹提品质。切实强化规划引领作用,加强重点区块城市设计。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,组织实施房屋征收拆迁百日攻坚行动,全年完成拆迁52.24万平方米。全面掀起文化商务区建设热潮,总部经济一期9幢商务楼竣工,二期、三期11幢商务楼和科博文化中心、城市展示馆主体结顶。千方百计改善交通设施,完成新城大道、329国道城区段综合改造主体工程和明州路西延工程。切实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、长邱线改建等工程取得预期进展,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快速路、客运中心站等重大交通工程开工建设。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,扎实推进截污纳管、污水治理等环境重点工程建设,新铺设污水管网62公里,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5个,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和省级森林城市。
  四是始终不渝办实事惠民生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深入实施10大类惠民项目,荣膺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。全力抓好就业创业工作,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5748个,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4886个,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5855名,新增创业实体11759家,成功创建省创业先进城市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,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提高到81.2%,发放社会保障卡25.2万张。调整完善住房保障政策,新开建保障性住房5.8万平方米,推出经济适用住房300套、限价房500套、人才公寓259套、公共租赁住房50套。制定实施市民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,认真部署省文明市创建工作。加快省教育现代化市建设,累计建成公办幼儿园22所,省义务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78%。整体推进文化强市建设,成功举办第九届慈溪市艺术节,上林湖越窑遗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,投用市体育馆。深入实施“健康慈溪”工程,市峙山医院完成迁建,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完工投用,统筹区域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3%。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、示范创建和幸福家庭建设,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加快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等。
  五是积极稳妥抓改革优管理。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调整国资管理体制,成功入围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顺利实施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。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,巩固发展基层和谐促进工程。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,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,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、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,积极发展妇女、儿童、老龄、民族、宗教等事业,推动司法、外事、对台、侨务、统计、审计、社科、档案、市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。
  此外,新一届政府在履职开局的同时,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。修订新一届政府工作规则及系列规范化制度,成立市决策咨询委员会。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,高质量办复人大代表建议323件、政协提案388件。加强依法行政,开展市长学法活动。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,建立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。修订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,规范和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。加强政风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,开展效能作风“三十佳、双末位”评选活动,规范公务经费使用管理,对各类违纪违法行为作出严肃处理。

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

  施惠芳在报告中指出,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,围绕“打造品质之城、共建幸福家园”总目标,深入实施“六大提升行动”战略,牢牢把握“破难争先”工作主基调,以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抓手,以开展招商引智突破年、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、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为主载体,着力强化创新驱动,着力优化经济结构,着力保障改善民生,攻坚克难、争先创优、扎实工作,全力开创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新局面。
  施惠芳说,综合各种因素,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9%,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%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%以内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5%以内,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.5%以内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‰以下;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.1%以上;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要求,社会保持和谐稳定,创建成省文明市。

2013年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


  施惠芳指出,2013年重点要做好七方面工作。

(一)着力推进结构调整,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

  加快工业强市建设。全面落实工业强市建设决定和实施方案,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。坚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抓,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%以上,推动传统产业装备自动化改造和新产品开发。大力实施“双百”工业投资工程,着重推进40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投产见效,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,其中零土地技改50亿元以上。重视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,继续开展新一轮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,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向“专、精、特、深”方向发展,加快民营经济“个转企”工作,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实现做大做强。
 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升。积极推进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,整合提升中央商务区商圈业态,着力打造城东商务商贸集聚区、城西商务休闲集聚区、城北商务创意集聚区。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,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基地,推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,深入实施休闲旅游战略等。
 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发展。深化农业“两区”建设,推进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,建成13个宁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。大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,加快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转变。强化农业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,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检测体系,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。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提高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,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、蔬菜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等。
  加快产业大平台开发。进一步构筑市与新区联动发展格局,在经济发展、规划建设、公共服务、政策统筹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强联动,实现互促共赢。慈东滨海区围绕打造宁波海洋经济重点突破区目标,深化控制性详规和产业规划;新兴产业集群区启动1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编制,建成2平方公里区块基础设施,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;商品市场园区完成综合商贸城主体结顶,鸣鹤风景区深入推进古镇保护开发,现代农业开发区启动新型业态农业培育试点。

(二)着力扩大有效需求,实现区域经济稳中求进

  推动投资跃上新台阶。切实加快重大项目策划生成、政策处理、落地开工等工作进度,全面落实投资项目快速审批、全程代办服务机制,着力优化投资结构,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亿元以上。不断扩大社会投资,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、公用事业和民生领域。
 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。强化招商力量整合、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,组建配强招商专业团队,市本级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、到位内资38亿元。加强产业链招商和“以企引企”,着力引进一批业态高端、规模龙头、带动强劲的优质项目。
  加大内外市场开拓力度。深入推进外贸升级行动,实现自营出口90亿美元。积极拓展国内市场,继续办好家电博览会,鼓励企业与知名电子商务商家开展合作。进一步优化本市消费环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%。
  强化综合要素保障。全面实施省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,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。加快围涂造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,用足用活存量土地。强化海域和林地资源的有效管理,继续推进高压电网建设,加强水资源调蓄,推进四灶浦拓疏、城区潮塘横江排涝建设,完成灵峰浦拓疏、郑徐水库主体工程,建成水体流动大塘江入口段工程,实现曹娥江水引水入城。

(三)着力深化创新改革,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

  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,深化产学研合作,加强与高层次科研院所和技术转移机构的对接衔接,争取新增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。积极实施“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计划”和“企业研发投入三年翻番工程”,争取新立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个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、标准化和品牌战略,新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、省著名商标4件、省名牌产品4只,为主起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5项,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达到50%以上。
  积极实施重点领域改革。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,完善水务、建设投资、海涂等国有投资公司组织架构,新组建交通、商贸两大国有投资公司,增强国有企业投融资和发展能力。全面推进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,探索组建市镇两级综合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联合股份经济合作社。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,重点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着力提升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水平,有序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。
  切实强化人才发展支撑。积极实施“上林英才”计划、“115人才培养工程”和“新一轮企业人才储备计划”,力争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0名,建设宁波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2家。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,制定出台人才住房建设管理办法;重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培养实用人才,全年培训职业技能人才1万名。

(四)着力促进城乡一体,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

  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。切实强化规划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中的引领指导作用,深化各类专项规划编制。有序开展区块综合改造,切实加大景观大道、城南改造区块一期、三北西大街两侧开发建设力度,启动实施新城河区块一期和新潮塘板块、城南改造区块二期等拆迁改造,全年完成拆迁55万平方米,新建续建安置房250万平方米。强化精品意识,实施街景整治提升工程。
  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跨越发展。观海卫镇着重加快路网建设、新城开发以及产业平台打造,加快培育城市经济。周巷镇着重抓紧区块改造和开发,加快镇北工业园区建设,打造商业景观,提升区域整体形象。龙山镇着重推进基础配套、产城融合和新城建设,构筑发展特色优势。观海卫、周巷、龙山三镇合计完成投资70亿元。逍林镇着重深化扩权改革、促进道路贯通、优化城镇业态,推动全方位对接中心城区。
  推进美丽乡村行动计划。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,加快推进南部沿山精品线建设,分类推进中心村培育、特色村打造、全面小康村创建和环境改造提升村建设,新建成市级“美丽乡村、幸福家园”合格和先进村70个以上,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。新上一批“农房两改”和农民公寓项目,全年完成拆迁1000户、安置3000户。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,完成新一轮居委会、村经济合作社换届。

(五)着力改善生态宜居,提升市民生活舒适度

  加强生态市建设。认真执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,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五年规划,积极打造“美丽慈溪”。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,如期完成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,基本完成新浦小熔炼、横河小轴承专项整治,深入推进废塑料、水石棉、重金属污染行业整治,新开展造纸、化工等行业整治行动;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积极推进清洁生产,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产业链。深化“森林慈溪”建设,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项目,争创省级园林城市。
  狠抓城乡环境整治。大力实施“三改一拆”工程,有序推进旧住宅区改造、旧厂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,着力拆除违法建筑。积极开展“三边三化”行动,强化公路边、河边、山边区域洁化、绿化、美化整治。全面开展清爽城市行动,大力推进清洁水源行动,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等,不断美化城乡环境。
  实施交通出行提升工程。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兴建市域交通主干道,按期完成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、长邱线改建慈溪段以及观附公路北延项目,加快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快速路建设,开建周巷至浒山公路、建附线一期、横筋线观海卫至龙山段改造工程。确保新城大道、329国道城区段综合改造工程在今年5月全面完工,打通兴和路西延等6条“断头路”。加快发展公共交通,抓紧客运南站迁建投用和客运中心站建设进程,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。强化交通秩序整治、行车隐患治理和文明出行引导,打响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攻坚战。
  深化“平安慈溪”建设。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,推进“天网工程”高清化改造。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、专项整治长效机制,预防和遏制重大安全事故。加强敏感性环保事件和重点行业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,进一步理顺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,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

(六)着力增进民生福祉,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

  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、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就业帮扶,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.3万个,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4500个,实现本市籍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90%以上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,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,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,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。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,推进社会保障卡医保“一卡通”工程,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3%。加快住房保障工程建设,新推出经济适用住房300套、公共租赁住房100套、限价房300套,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,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改善能力。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,实现90%以上的农村和98%以上的社区覆盖居家养老服务,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等。
  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积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,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实现镇(街道)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全覆盖及70%以上竣工,村级幼儿园基本达到省合格园标准,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93%。深化服务型职业教育发展,推进职教专业优化、校企紧密合作和培养模式创新。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,完善终身教育体系。谋划布局科教园区建设,推进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合作。
 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。积极践行“慈孝、包容、勤奋、诚信”的市民共同价值观,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计划,全力创建省文明市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,确保科博文化中心基本建成、大剧院主体结顶,建立运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,加强镇村两级和企业文化阵地建设,常年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,组织百场演出、千场戏剧、千场电影下乡,创建成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。培育壮大文化产业,启动匡堰青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乌山古韵板块招商开发,筹建文化创意产业园,加快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消费市场。
 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。建成慈林医院,实现龙山医院迁建主体完工,启动市第五人民医院建设等。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,设立“医学助学金”,定向培养专科护理人员和农村社区医生,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引进机制。加快智慧健康体系建设,实现与宁波市级、省级医疗卫生数据中心联网共享。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一体化管理,推行特殊病种家庭医生制服务,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30万人次。深化爱国卫生运动,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等。
 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。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,建立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。不断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,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保障,打造“无欠薪慈溪”。积极主动化解社会矛盾,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,完善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等大调解工作体系。高度重视网络社会管理,及时应对网络舆情,推动网络释放更多“正能量”。

(七)着力加强自身建设,打造高效务实清廉政府

  提高服务效能。整体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,全面清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,推行城乡一体网上审批方式,建立健全窗口服务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。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,拓展81890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,创建基层满意站所和服务窗口。
  严格依法行政。制定出台法治政府建设意见,提高全体公务人员学法、懂法、用法、守法能力。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、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,高度重视司法监督、舆论监督、公众监督,切实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和水平。
  强化执行落实。坚持实干富民、实干兴业,强化比学赶超、争先创优,努力建设敢为人先、勇挑重担、朝气蓬勃的公务人员队伍。完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,强化构建任务清晰、权责明确、奖优罚劣的绩效导向。
  坚持廉洁从政。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,严格遵守省委“六个严禁”和宁波“二十条实施意见”,切实做到干部清正、政府清廉、政治清明。健全保廉促廉制度,严肃查处腐败案件,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不正之风。

最新公告